中国半导体业在“三驾马车”合力推动下,一路的小跑,显然己经前进了一大步,但是离开终点仍有较长的距离。
三驾马车要齐头并进
虽然研发,兼并与合资及合作三种方法,或称“三驾马车“都很有效,需要齐头并进,但是在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中,实际上它们各有利弊。只有运用得当,及时与到位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,否则一定会有后遗证。
其中如兼并,它被业界是尤其看好。如近期紫光赵伟国的论点,“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,光靠自己的努力可能是来不及,所以必须要和全球最优秀的企业进行合作,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本土化的资源和需求进行二次创新”。因此紫光的动作给全球的印象就是“买,买,买”。但是一个策略的成功除了观察动机之外,更关键是要看最后的效果。
兼并是一种激烈的商业行为,它的风险甚高。从近期中国的大部分实践中己经发现有三个方面问题:1),美国CFIUS的审查,它几乎阻挡中国欲兼并全球有影响力的企业:2),出价高,未必一定有效;3),全球平均的概率,兼并成功的可能性仅20%,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文化上的差异及当地的劳工法律等。
另外,合资与合作,看似也是很好的机会。通常中方可能省事,省心,因为由外方来负责运营企业。但是烦心的事也不少,通常合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一定不会高,常被业界讥讽。另一方面更大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能“由学生变成老师”。
要清醒先进技术是用钱买不到,谁也不会甘心情愿培养一个竞争对手,因此合资项目中的技术含量肯定不会高,此点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。
现阶段各级地方政府格外的热衷于搞半导体合资与合作项目。众所周知半导体芯片制造项目的投资巨大,中方是既缺技术,又没人材,现在可能有的是“钱”。导致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半导体,可能仍是政绩观在起作用,它们历来都是跟随着国家的大步调走。至于投资的风险性,尽管它们也十分清楚,但是它们似乎并不担心,因为责任可以转嫁至企业等身上。
因此,从有利于中国半导体业健康的发展,国家应该是集中力量,不宜分散,然而现实可能又是很难集中与统一。
加强研发是企业的成功标志之一
中国半导体企业在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是复杂及多方面的,其中关键是企业的竞争力弱。因为研发是个”前人栽树,后人乘涼”的长远规划,不太能急功近利,而且未知的因素太多,风险很大。所以现阶段中国的半导体企业中能主动承担研发责任,加以足够重视的企业肯定有,但并不很普遍。虽然企业也知道研发投入的重要性,但是为了求生存,经常是“心有余,力不足”。因此研发投入比例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先进性成“正比”。越是竞争力强的企业它的研发投入会越多,这是经济规律。
所以中国半导体业发展要实现跨越,或者缩小差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总体上只有当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加大研发时,只有到这个时候,产业与企业利益之间会形成良性的互动。因此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能操之过急,需要有个培育的过程,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,所以关键在于要迅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。显然为了加快这样的过渡过程,在开始时国家加大对于研发的补贴,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作法。
尽管中国半导体业发展中可以运用三驾马车,都很重要,但是对于产业只有通过加强研发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的差距问题,这一条一定要坚信,再坚信。
加强研发需要产业大环境的改善
加强研发,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能够引进优秀人材,及让它们能安心工作,因此产业大环境的改善是其中十分重要一环。
所谓产业大环境包括诸多方面,如个人所得税比例,子女在中国上学,政府的办事效率等。因此是个循序前进的过程,不太可能发生突变。
骨干企业要勇于承担产业发展责任
加强研发,不仅是企业进步的需要与象征,在中国的现状下更是推动产业进步,缩小差距的最重要手段之一。尤其是对于骨干企业,更应把加强研发放在首位,它们要勇于挑起重担,迎困难而上。中国半导体业的真正进步,没有捷径,只有扎扎实实的加强研发,掌握先进制程技术,才可能有立足的话语权。然而这一切的希望可能要落在中国半导体企业中的骨干企业身上。
信息来源:中国电子报、电子信息产业网